武则天退位后只活了十个月,终日卧床不起的她,却用一番话完成对神龙之变参与者的复仇。
一:从女尼到皇帝,武则天的登基之路
公元650年,武则天在感业寺再次和李治相遇,感业寺众多的姐妹,没想到在李世民后宫虚度了十多年的武媚娘,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,竟然让李治倾倒在她的石榴裙下。
当时王皇后与萧淑妃在后宫争宠,为了赢得李治的欢心。王皇后想到利用武媚娘抗衡萧淑妃。王娘娘提出这个想法,唐高宗李治内心是欢喜不已,因此此时武则天已经有了身孕,在待在感业寺,怕会引起非议。
公元651年,怀上了李治孩子的武则天,被唐高宗李治从感业寺接回了皇宫,此时的武则天已经27岁,王娘娘和萧淑妃都没想到,在李世民后宫寂寂无名的武则天,却被李治专宠,成为了她们强硬的对手。
武则天仅仅用了4年的时间,横扫了王娘娘和萧淑妃,公元655年十月,李治废王娘娘,改立武则天为皇后。
武则天完成了女尼到皇后的蝶变,此后的武则天一路开挂,成为了唐高宗李治亲密的战友,夫妻相互扶持,对内兴修水利,减少税赋,提高农业生产,对外彰显大唐国威,所谓夫妻同心 其利断金,在两人的管理下,唐朝国力强盛,呈现了四夷来朝的局面。
由于李治患头风,晚年很多决策都是授权武则天办理,公元683年,唐高宗李治去世,武则天成为了大唐实际的掌陀者,历经7年的时间,到了公元690年,武则天终于如愿以偿,成为了了登基称帝,改唐为周。
二:女皇帝困惑,继承人该选谁?
很多人看电视剧,认为武则天登基时是个中年女人。事实上,她登基时66岁,不过根据典籍记载,武则天保养得当,因此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。
此时的武则天虽然登基,但也不知道能活多久,因此立谁为继承人,一直成为了武则天的心病,特别是在立子还是立侄上,果断的武则天则有些犹豫不决。
刚开始武则天想选武承嗣在武三思,两人中选一个为太子,可是两人能力上平庸,而且口碑很差,武则天考虑了很久,又觉得儿子也不错,
不过她有担心,大周的天下重新还给李家,她的结局会怎么样!犹豫不决的她,就询问了狄仁杰的意见。狄仁杰提醒武则天,儿子还会孝顺你,你见过侄子当了皇上,会让姑姑进太庙的吗?
狄仁杰这一句话,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,同时也说到了武则天的心坎上,武则天最终定儿子李显为太子。
三:神龙之变的起因
武则天立了李显为太子,让忠于唐朝的臣子欢喜不已,但武则天的子侄们,却并不甘心,他们想尽办法,希望武则天能够回心转意,
此时他们发现了两个关键人物,这两人虽然微不足道,但却是武则天身边的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,据说武则天晚年逐渐变得有些昏聩,喜欢听好话,同时还喜欢享受奢华生活,而张易之和张昌宗善于逢迎武则天,
晚年的武则天,对他们是言听计从。 武三思和武承嗣就希望通过二张,向武则天吹枕边风,对两人是各种的奉承。二张和武氏结盟,不断向武则天说 武三思和武承嗣的好处,并且对众多李唐支持者落井下石,
唐朝的支持者,也听说了此事,看着武则天态度出现了转变,并且有了改立武家为后人的心思,担心形势会发现变化。
因此经过周密的部署后,公元705年,虽然狄仁杰已经去世,但忠于李唐的大臣们,包括宰相张柬之、崔玄障与大臣敬晖、桓彦范和袁恕等人,趁着武则天卧床不起,忽然发动了神龙之变,
除掉了张易之和张昌宗两人,扫除了二张的势力后,他们请武则天移步到集仙殿居住,并且希望武则天将皇位传给李显。
四:传位,武则天无奈的选择
此时在武则天,已经是八十多岁的老人,虽然卧床不起,但武则天头脑依然很清醒,为了保住自己,她审时度势后,发现自己大势已去,就将皇位传给了李显,被群臣安置到洛阳的上阳宫养病。
或者很多人会奇怪,为何李显还有张柬之会放过武则天?
其实他们是存在一些顾虑,同时也是综合当时的时局考虑,
首先:李显是武则天的亲儿子,古代非常重视孝顺,而李显被武则天定为了太子,理论上来说他完全可以熬到武则天去世后,再名正言顺的登基。
但由于二张和武家结盟,为了稳妥起见,拥护李显的大臣才忽然发动神龙之变,而他们打的旗号是清君侧,如果对武则天下手,则会被人留下口舌,更重要的就是各地忠于武则天的诸侯,会不会借这个机会崛起。这些都让他们有所顾忌。
其次:虽然二张势力被铲除,但武氏还在,并且势力还很强大,如果他们借此机会反击,胜负不得而知,所以他们只能是先下手为强,先让李显登基,占据了先发优势,其后在逐渐对付武氏,但李显和大臣,或者为胜利冲昏了头脑,或者出于武则天的考虑,并没有从根本上将武氏连根拔起,才导致后来,武则天有了复仇的机会。
五:显赫一时的功臣
李显登基后,终于再也不用过,之前心惊胆战的日子,将大周的国号恢复为唐后,李显对支持他的大臣论功行赏,神龙之变中出谋划策的五人,个个都被加官进爵,张柬之还成为了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的宰相。
忠于李唐的人们,对张柬之等人更是仰慕不已,五人无论是在朝堂的地位,还是在民间的威望,都达到了顶峰,但历史证明,盛极必衰。
风光无限的他们,虽然对年迈的武则天,依然有点担心,但是经过几次试探,发现武则天自从搬进了上阳宫后,就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,虽然李显让人锦衣玉食的伺候她,
但失去了实权,同时是失去了二张的武则天,整个人无论是气质,身体情况,还是容颜,都是判若两人,张柬之听说在上阳宫的武则天,每天都是蓬头垢脸,放弃了精心打扮,每天就是坐在卧榻上,呆呆的坐着。同时还有重病在身,基本认为武则天没有了威胁。
而李显每十天会探望一次武则天,明面上彰显的是孝道,实际上就是观察武则天的情况,对此有大臣曾经劝李显,让武则天到洛阳城外,山清水秀的宫殿居住,但李显并没有采纳,可见李显对武则天还是心存顾忌。
正当张柬之如日中天的时候,却没有想到,年迈的武则天却在上阳宫开始筹划复仇之策。
六:垂垂老矣的武则天,靠什么复仇?
81岁按照常理,应该是年老疲惫丧失了思考能力。但武则天与普通人不同的是,年纪大了头脑依然清晰。在这方面,她不得不佩服武则天。
更重要的是武则天有一股比天高的心气,她虽然被李显困在上阳宫,不能与外界沟通,同时因为年迈,身体也大不如前,但她多年的经验还有心思,却是李显和张柬之,完全无法比翼的。
年迈的武则天看透了人性,她自知时日无多,但心高气傲的她,却并没有想过放过张柬之,经过仔细考虑,她开始实施她的复仇计划。
武则天年轻的时候是给美人,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即便是到了80岁,武则天在位的时候,依然是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,因此给人看上去,感觉不过是60多岁。
不过当武则天搬进了上阳宫后,武则天却失去了打扮的心思,不再精心打扮的武则天,显得苍老而憔悴,同时在举止上,给人感觉也是不久于人世。
当李显探望武则天,见到武则天这个模样的时候,孝顺的李显被憔悴的母亲吓了一跳,虽然只是一瞬间,但李显的神态,完全被武则天捕抓到。
武则天趁着这个机会,给李显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,“我自房陵迎汝来,固以天下授汝矣,而五贼贪功,惊我至此。”
李显见到武则天如此,本来已经是非常揪心的,听了她这句话,更是感动的一塌糊涂,母子两人因此冰释前嫌,不久以后武则天撒手归西。
但谁也没想到武则天给李显的这句话,却暗藏锋机,张柬之等人就是因为武则天的这句话,最终黯然收场。
武则天通过这句话暗藏什么玄机呢?
一:“我自房陵迎汝来,固以天下授汝矣,武则天明确的表示,既然立李显为太子,就打算将皇位传给他,这里展现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护爱之情,也拉近了李显和武则天的感情,为下一句埋下了伏笔
二:而五贼贪功,这句话,是武则天费尽心思,想出来的复仇之策,武则天前一句强调,本来就是让李显继位,后一句强调张柬之等人贪功,其目的就是要提醒李显,这几个人你要小心啊。这句话表面上是表达自己的看法,实际上是让李显对张柬之等人有了戒备之心,让双方的关系不再融洽。
第三,惊我至此,武则天再次强调,我现在这个样子,不是你的错,都是张柬之造成的,这样一来,削弱了将李显的不孝,加强了张柬之的不忠。如此一来,李显得到了心理上的慰藉和借口,而他对张柬之等人也有了看法。
公元706年,82岁的武则天去世,留下遗言大赦天下,并且和高宗李治合葬,此举争取了民心,同时也是一种对李唐的表态。
武则天处心积虑的这番话,到底最终起了什么效果呢?
一:李显自此以后,明显对武则天放下戒备之心,经常去探望武则天,武则天也因此又多熬过了几个月。
二:李显因为武则天的关系,开始重用武三思等人,相反,对于当初支持自己的张柬之等人,却明升暗降,在武三思和上官婉儿,还有韦皇后的支持下,
李显封张柬之等五人为郡王,削弱了他们的实力后,又将他们贬出长安,最终张柬之在新洲,郁郁寡欢去世,而其他人有些被贬,有些则被李显除掉。
财旺号所有作品(图文、网盘、音视频)收集于网络,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,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的正确性,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。请发送邮件至 1790309299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